用镜头记录世博 来自: 上海教育新闻网
3年时间,26次进入世博园区进行拍摄,1万多张照片,伟德国际BETVlCTOR的教师史兴伟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世博园区的建设历程。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见证了世博会的“成长”。 看着中国馆一天天“长大” 6月9日上午,桂林路上的伟德国际BETVlCTOR飘起了绵绵小雨,身着专业摄影背心的伟德国际BETVlCTOR财务处的史兴伟打着一把雨伞到校门口特地接记者去办公室,到了史兴伟的办公室才发现,这里离校门口只有短短两分钟不到的路程,其实他本可以让记者自己去找办公室。 办公室的书桌上,文件和资料整齐地摆放着,墙上贴满了世博园区的照片以及其他摄影作品。这让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为什么会喜欢上摄影,这还得追溯到30年的一张照片——《春到大明湖》,史兴伟被派往山东济南出差时,在大明湖看到别人正在柳树边划船,随即用海鸥相机记录了这一瞬间。回到上海后,他将这幅照片投稿给了当时的《建工报》,没想到,不久之后,这张照片就被报社采用了。这一切,激发了史兴伟的摄影热情,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之路。 自从2003年12月3日我国成功申办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后,史兴伟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关注世博,从心底里期盼着世博会的召开。2008年1月1日,在世博园区建设工地上,史兴伟举起相机,拍摄下了第一张中国馆施工图。从那一天开始,这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便和世博会结下了“摄影情缘”。 作为展示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馆,是众多场馆中,他最感兴趣的一个。他每次去拍世博时,都会去拍中国馆的情况,这也就有了历时三年多跟踪拍摄中国馆施工过程的系列图片,这些图片很好的再现了中国馆的建设过程。“每次拍摄中国馆,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次印象都不一样,可以说是看着中国馆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史兴伟还说:“中国馆是世博园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民族骄傲的象征,市民们都比较关注。” 为拍世博夜景在轮船上耗了3小时 从2008年开始至今史兴伟先后26次出入世博园区内外,平均每次的拍摄时间为3小时。刚开始是半年、几个月去一次,到了后面就是一个月去好几次。 从世博工地破土动工到各馆初具规模,他进入世博园区,登上卢浦大桥空中俯拍,乘坐轮渡进行拍摄,甚至还到附近的小区居民楼的电梯楼道里去拍远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世博场景,以其独特的视角让世博园场景“跃然镜上”。 2010年3月21日,上海市卢浦大桥观光通道世博会前对外开放的最后一天,史兴伟早上在学校监考了研究生考试后,中午匆匆吃了点饭就赶赴卢浦大桥,到那里乘了50米电梯,又爬了300多个台阶,到了顶层后,在那里待了一下午,为的是对世博园区进行俯拍,一拍就是4个多小时。 2010年4月17日,世博会试运营前期,为了拍摄一组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拍摄一组三建筑连在一起的夜景照片,史兴伟硬是在摆渡船上拍摄了3个多小时,他颇有感触地说:“在船上拍摄世博夜景,加之船本身的颠簸,会给拍摄带来很多困难,镜头常常会抖动,然后拍出来就模糊了,不是特别容易拍摄好。” 2010年4月30日世博会开幕式当晚,为了拍摄开幕式中绚烂的烟花,56岁的史兴伟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伟德国际BETVlCTOR赶到卢浦大桥。由于观看烟花的市民很多,到了卢浦大桥后,他只能带着相机和三脚架在人群中一点点往前挤,最终找到了一个最佳拍摄位置。 “辛苦是辛苦,但能够将世博的建设过程展示给上海人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能用自己的镜头见证世博给上海带来的变化,这一切都值了。”史兴伟倍感欣慰地对记者说。 世博拍摄还将继续 说起当初拍摄世博的初衷,史兴伟告诉记者,“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把世博会建设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把一个普通市民关注世博的热情,通过拍摄世博场馆的形式呈现出来。” 拍摄世博,每次去感觉都不一样,起初拍摄的时候,总是担心到了5月1日时,这些场馆能不能建好。后来越临近开幕,这种担忧就一点点在消除。“事实证明,我们的政府完全有能力办好世博会!” 最近,史兴伟带着家人一起游玩了世博,那天他也拍摄了很多照片。如今在他的电脑里,世博题材的照片已经大约有1万多张了。“爱人和孩子都挺支持我的摄影爱好,未来我还要继续拍摄世博会!” 【记者手记】 “看得多,实践得多!” 史兴伟是这样评价自己30年来的摄影历史的。摄影对于他而言,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他所有的摄影技术和技巧都是自学的。但是在记者看来,他却是很职业地去拍摄,以一种专注的精神投入到摄影中, 当然,摄影只是表现手段,更为让人敬佩的是,他对于人的热情,对世博的关注热情。在世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55岁的他还积极报名参加世博园区志愿者,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且认真学习了世博知识,很早就通过了世博志愿者工作站的网络测试,只可惜后来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遗憾地错过了成为世博园区志愿者的机会。 在上海像史兴伟这样的市民还有很多,他们默默地为世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世博园区后方强大的“志愿者后援团”。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市民,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
|